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愛與智慧的陪伴,為雙重殊異孩子點亮希望 在教學現場中,經常遇見學習困境的孩子,對於雙重特殊需求(簡稱「雙重殊異」)的學生而言,更需要愛與智慧的耐心陪伴。小和與珊珊(化名)這對兄妹,是我教學生涯中難忘的夥伴。 初識他們時,他們剛從特教幼兒園畢業,準備進入普通小學。兩人皆被診斷為自閉症與智能障礙,語言理解、社交互動對他們來說充滿挑戰。然而,他們也展現出穩定的生活作息、美術與音樂的天賦,這成為我們開展自學計畫的契機。。 自學起步: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專訪師鐸獎得主豐佳燕老師:教育是一場溫柔的革命 在教室裡,她是溫柔而堅定的引路人;在制度裡,她是推動創新的改革者。榮獲2023年師鐸獎的豐佳燕老師,不僅是教學現場的典範,更是一位深耕課程設計、關注教育弱勢、擅長激發學生自信與好奇心的教師。本篇專訪,將從她的教學理念、實務經驗、以及身為教師的成長歷程,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她如何用一顆教育者的初心,影響孩子的未來。 教育是一場不斷自我挑戰的修煉** 豐佳燕老師目前任教於臺北市南港區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:機會與挑戰並存 隨著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,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。對勞動市場而言,這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,更是一場工作價值觀與制度架構的深層重塑。本文試圖從四個面向探討AI對勞動市場的衝擊與啟發。 開創新型態勞動:AI來臨的勞動市場與職業典範轉型** AI不會全面取代人類,但它正在重塑我們對工作的想像。許多例行性、可預測、重複的任務,逐步由AI與自動化機器完成,例如行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再建桃花源:與荒野保護協會同行的環境教育旅程 在台灣教育現場,如何讓孩子走出教室、走進自然,一直是長期討論的議題。尤其在都市化程度高、孩子對土地認識薄弱的現代,學校教育若能與自然環境深度結合,將會開啟全新的學習樣貌。 一場從自然出發的教育實驗** 在台灣教育現場,如何讓孩子走出教室、走進自然,一直是長期討論的議題。尤其在都市化程度高、孩子對土地認識薄弱的現代,學校教育若能與自然環境深度結合,將會開啟全新的學習樣貌。 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圍城效應下的教育警訊: 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不斷攀升的背後 根據法定退休年限,2023年我國退休教師已經逼近9萬人。當退場機制運作順暢,但進場卻乏人問津時,學校教育現場自然出現斷層。而這一切,不僅是人口少子化造成,更與制度性問題深深交織。 老化的教師隊伍,年輕人不進場** 每年九月,開學的鐘聲響起,也同時敲響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不斷攀升的警鐘。尤其是教師節前夕,社會總會討論尊師重道的價值,但卻忽略了一個持續惡化的事實:教師隊伍正逐年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有溫度的歷史:訪馮明珠院長談108課綱後的歷史教育 歷史教育應該是什麼模樣?隨著108課綱的實施,「核心素養」成為新課綱下的關鍵詞,對歷史教學提出全新挑戰與期待。本次專訪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馮明珠前院長,分享她對歷史教育的觀察與思考,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在複雜世界中理解歷史、連結過去與現在。 歷史不是教科書,而是生命的感知** 馮明珠指出,她從來不認為歷史只是背誦的科目。歷史教育的意義,在於引導學生理解事件背後的人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師待遇制度化:從保障權益到提升教育品質 在教育體系中,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遞者,更是國家人才培育的中堅力量。唯有保障教師合理待遇,才能讓教師安心教學、專業發展,進而提升整體教育品質。為使教師待遇調整具備制度依據與可行性,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「教師待遇調整機制法制化」,此舉不僅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,也代表台灣教育制度邁向更加成熟與穩定的關鍵一步。。 教師待遇制度化的背景與需求** 過去教師待遇的調整,往往依賴行政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師法修法上路:對教師的影響與校園的反應 2022年6月15日正式公布的新《教師法》,於2023年8月1日全面施行。這部法律針對教師的聘任、解聘與停聘制度進行大幅度的修正,引發了教育現場與教師團體的廣泛關注。本文將從修法的重點、學校實務應對、教師權益保障等角度,分析此法施行後對教師所帶來的實質影響與潛在問題。 教師法修法重點與背景** 新版《教師法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回應社會對教育品質與師德的期待,也試圖補強教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尋回失落的生活力:在行動中學習的食農教育 在現代社會中,我們習於用便利換取效率,卻也不自覺與自然、土地與生命脫節。食農教育不只是「教孩子種菜」而已,更是一場尋回生命本質與感受力的教育革命。在都市校園裡實踐食農教育,是一種對當代教育的回應,也是一場靜悄悄卻深遠的文化轉向。 我們與食物的距離** 孩子們熟悉超商裡包裝整齊的零食與速食,卻未曾親眼見過一株蔥、一棵番茄是如何從泥土中冒出來的。對於食物的生產過程,他們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冠軍之路:餐飲美學達人陳慶祿的斜槓人生 誰能想到,曾在軍中服役15年的陳慶祿老師,會在退伍後轉戰飲食教育界,並代表台灣前進2019年韓國KWF世界美食挑戰賽,一舉奪得手沖咖啡冠軍?他的故事,不只是專業的淬鍊,更是一段「為了夢想而不懼改變」的人生告白。 軍中轉職到職業選手:一場關於熱情與信念的轉變** 誰能想到,曾在軍中服役15年的陳慶祿老師,會在退伍後轉戰飲食教育界,並代表台灣前進2019年韓國KWF世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校事會議:制度在場,公共性卻失席? 教師、學生、家長、校方都應在這個平台上平等對話,實際運作卻經常流於形式,甚至變成校方單向發佈政令的「大內宣」。 民主制度還是治理包裝?**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,校事會議設立的初衷,是為了強化學校的公共性與透明度,並透過參與式民主機制,促進校園中多元角色的互動與制衡。在少子化與教育市場化浪潮中,學校早已不是單純的知識輸出地,而是需兼顧管理績效、教學品質與社會責任的複合體。校事會議的制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4月 24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當特殊需求教育遇上成果導向課程設計 在教育的路上,最動人的往往不是大張旗鼓的改革,而是默默深耕在孩子生命中的那份堅持與愛。當「愛的陪伴」遇上「成果導向教育(OBE)」的理論實踐,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不僅能改變學習方式,更能重塑成長軌跡。 生命中最溫柔的等待:為雙重殊異的兄弟點亮希望** 在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的力行專班裡,一對特別的雙胞胎兄弟——中大與小智,成為許多師生心中的溫柔記憶。他們同時擁有學習障礙與智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4月 24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