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上智 【葡萄酒的感官科學】超級味覺者與葡萄酒品飲:先天基因 vs. 後天努力 現實中的超級味覺者並非稀有的天賦,而是廣泛存在的事實。「超級味覺者」(Supertaster)並非科幻小說中的特殊存在,感官科學研究早已證實大約四分之一的人類屬於超級味覺者,他們對特定味覺(尤其是苦味)有顯著的敏感度。這種敏感性來自於舌頭上較高的味蕾密度(每平方公分30個乳突以上),且可透過簡單的染色測試辨識:用顏料沾抹舌頭,觀察舌上小點的數量即可。 如果你身邊有愛好葡萄酒的朋友, 那麼很可能其中... 感官科學 教育 葡萄酒 飲食文化 6月 15, 2025 農業及食品
陳上智 【葡萄酒的感官科學】苦酒滿杯?葡萄酒的苦味科學 在外擔任講師或是受邀參加活動時,會獲得各式各樣的葡萄酒品飲經驗。自覺自己的品飲歷程更偏向廣度而非深度,因此對於某些品種的風味特徵也格外敏感。像是Gewürztraminer和Mencía這類葡萄品種,經常能在酒中喝到明顯的苦味,而這種苦味並非缺陷,而是品種的獨特性之一。它是酒中的低語,等待有心人去解讀。 苦味從單純的生理防禦轉化為味覺的成熟象徵,在料理與飲食文化中被賦予新的意義。苦味在料理、飲品乃... 感官科學 教育 葡萄酒 飲食文化 6月 15, 2025 農業及食品
陳上智 【葡萄酒的感官科學】葡萄酒的鹹味:真實還是錯覺? 在品嚐某些葡萄酒如 Chablis、Bourgogne Blanc、Albariño、Assyrtiko,你是否曾感受到一絲「鹹味」?這種風味常被描述為「鹹感」、「海風氣息」或「礦物感」,尤其常見於沿海或火山土壤產區的白葡萄酒。但這股鹹味究竟是真實存在,還是味覺錯覺? 根據感官科學與葡萄酒風味的研究,葡萄酒中的鹹味同時來自真實的化學成分與感官錯覺。可以歸納重點如下: **1. 葡萄酒的鈉含量極... 感官科學 教育 葡萄酒 飲食文化 6月 15, 2025 農業及食品
吳心荷 外貿協會與小樹傳愛協會「善善聯手」夏日8月「2025善愛嘉年華」打造愛的公益平台 外貿協會王熙蒙秘書長致詞。(貿協提供) 由外貿協會和小樹傳愛協會共同主辦、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指導,以啟發多元教育開拓偏鄉孩童視野的「2025善愛嘉年華」已邁入第4屆,將於2025年8月2日至3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。 今年將結合更多公益團體、會展夥伴共同打造該活動為全台最大公益平台,將展場變身為國家級的無框架教室,邀得各國駐台使節、國立故宮博物院、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等提供豐富有趣的講座內容,搭配氣墊... 偏鄉孩童 教育 6月 11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臺鐵潮州機廠「誠信潮廠超級讚」企業誠信及廉潔教育宣傳活動 臺鐵公司潮州機廠為向外界傳達本公司誠信經營及永續治理之理念,規劃於今(114)年2~6月期間,由政風室偕同各單位同仁,每個月辦理1場次「誠信潮廠超級讚」系列宣傳活動,完成互動闖關遊戲並正確回答問題者,即可獲得精美宣導品,今年迄今以鐵道園區之遊客為對象,結合鐵道園區觀光遊程,已辦理3場次誠信宣導,均受到參與民眾支持讚許。 26日潮州機廠舉辦114年第4場次活動,接受高雄餐旅大學附設國中江桂槐老師邀... 教育 永續 觀光 5月 26, 2025 最新消息
陳上智 【葡萄酒的感官科學】酸味:葡萄酒的靈魂 「不要酸、不要澀」可能是侍酒師最常聽到的消費者偏好,這與人類的感官本能有關。研究顯示,人類天生偏好甜味,而對酸味則較為警惕,這是演化上的適應,因為甜味通常與能量來源(如成熟水果)相關,而酸味則可能暗示未成熟或變質的食物 。然而,在葡萄酒中,酸度不僅是結構的基石,還能平衡甜度、增強風味層次,甚至影響陳年潛力。 更有趣的是,人類的味覺感知並非單純的「酸即是酸」。感官科學指出,跨模態感知 Cross... 感官科學 教育 葡萄酒 飲食文化 5月 25, 2025 農業及食品
簡士傑 保鑣隨扈的行業探究 運動員的未來二曲線 四月初,睽違七年再次訪台的日本偶像男演員木村拓哉,短短三天兩夜行程,天王風采依然親切又迷人。他離台前的一項暖心之舉:親自到精品香奈兒購入領帶,餽贈給數日貼身執勤的保鏢們、一人一條,甚至還發IG限動貼文來感謝保鏢,讓人深刻感受到他「不只是說說而已」的由衷謝意,也令人注意到這些在鏡頭外維安,讓天王得以安心吃牛肉麵、逛街的幕後大功臣。 隨扈保鏢,一個略帶神秘色彩的職業,事實上有存在它鮮為人知的專業Kno... 國家政策 教育 產業文化 職涯發展 5月 11, 2025 人物專訪
王彥涵 美國川普政府與學校、法院的DEI之爭 美國總統川普自今年1月重回白宮就任後,迅速撤銷前任總統的多元共融(DEI)相關政策,並發布行政命令要求政府部門不得以DEI概念為人才招募和考核標準;要求各級學校取消DEI相關的入學和教學規定,否則將削減教育經費。此舉在美國掀起了國家與民間對於「多元共融」在強力廢除與堅持捍衛之間的一連串抗衡互動。 哈佛大學因公開對抗川普的反多元共融政策,尤其不願取消國際學生學籍,而被凍結2億多美金的教育經費,並於... DEI 世界趨勢 國際新聞 多元共融 教育 跨性別議題 5月 5, 2025 政策與地緣經濟
王彥涵 監獄難題:跨性別者的人身安全 2000年9月中,一位跨性別女性A安排到桃園監獄與其他男性受刑人收容在同一舍房,並遭到其他受刑人的身體侵害。涉案人數眾多,有主謀B、他的同夥C,其他受刑人們因害怕遭暴力對待,即使不願仍勉強參與犯行,並曾私下向A表達無奈與歉意。A後來提告,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,被迫參與者陸續與A和解,但她表示絕對不原諒主謀。這只是台灣的個案嗎?或者跨性別受刑人確實更容易遭遇攻擊? 根... DEI 多元共融 教育 跨性別議題 5月 5, 2025 政策與地緣經濟
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專訪師鐸獎得主豐佳燕老師:教育是一場溫柔的革命 在教室裡,她是溫柔而堅定的引路人;在制度裡,她是推動創新的改革者。榮獲2023年師鐸獎的豐佳燕老師,不僅是教學現場的典範,更是一位深耕課程設計、關注教育弱勢、擅長激發學生自信與好奇心的教師。本篇專訪,將從她的教學理念、實務經驗、以及身為教師的成長歷程,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她如何用一顆教育者的初心,影響孩子的未來。 教育是一場不斷自我挑戰的修煉** 豐佳燕老師目前任教於臺北市南港區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:機會與挑戰並存 隨著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,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。對勞動市場而言,這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,更是一場工作價值觀與制度架構的深層重塑。本文試圖從四個面向探討AI對勞動市場的衝擊與啟發。 開創新型態勞動:AI來臨的勞動市場與職業典範轉型** AI不會全面取代人類,但它正在重塑我們對工作的想像。許多例行性、可預測、重複的任務,逐步由AI與自動化機器完成,例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
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再建桃花源:與荒野保護協會同行的環境教育旅程 在台灣教育現場,如何讓孩子走出教室、走進自然,一直是長期討論的議題。尤其在都市化程度高、孩子對土地認識薄弱的現代,學校教育若能與自然環境深度結合,將會開啟全新的學習樣貌。 一場從自然出發的教育實驗** 在台灣教育現場,如何讓孩子走出教室、走進自然,一直是長期討論的議題。尤其在都市化程度高、孩子對土地認識薄弱的現代,學校教育若能與自然環境深度結合,將會開啟全新的學習樣貌。 ...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教育 5月 5, 2025 教育及勞動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