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帶葡萄酒崛起:從暹羅晨霧到峴港海風
東南亞新產區正在改寫全球酒地圖

一杯「新緯度」白酒的驚喜

清晨六點半,一處熱帶高原仍被薄霧輕罩。挑高玻璃的品酒室裡,一群旅人舉杯細聞 2022 年 Chenin Blanc:鳳梨、白柚與檸檬葉交織出奔放果香;酒液入口,清脆酸度與僅 12.5% 的輕盈酒體在舌尖綻放。窗外山谷低雲掠過葡萄園,捷德鳥鳴聲此起彼落。釀酒師指向藤蔓解說——高海拔帶來的晝夜溫差,加上夜間採收與遮蔭葉幕,是這片熱帶土地鎖住酸度的關鍵工藝。這幅場景並非南澳或智利,而是北緯 14°、泰國的考艾(Khao Yai);「New Latitude Wine」一詞,正是在這裡誕生。

新、舊世界之外的「熱帶第三路線」

  • 氣候與海拔:產區多位於 500–1 200 公尺高原或山谷,晝夜溫差超過 15 °C,可實現一年「雙季採收」。

  • 風味特色:熱帶果香(鳳梨、火龍果)結合高酸度與中低酒精,風格介於新世界的成熟果味與舊世界的礦石花香之間。

  • 挑戰:高溫多雨提高病蟲害管理成本;品牌歷史尚淺,需藉酒旅體驗和永續敘事建立辨識度。

  • 國際關注:2025 年 3 月,《Vogue》旅遊專文將考艾稱為「亞洲最令人興奮的新酒鄉」。

代表產區與其代表酒款速寫

  • 泰國・考艾|GranMonte Spring Chenin Blanc 2022
    鳳梨、白梨與柚皮的熱帶果香,尾韻帶礦石鹹感,酸度明亮;已獲國際競賽與專業媒體肯定。

  • 越南・大叻(Đà Lạt)|Ladora Brut Rosé
    火龍果與草莓軟糖香氣,氣泡細緻;在越南國慶品評賽奪得銀牌。

  • 緬甸・彬烏倫高原|Aythaya Sauvignon Blanc Late Harvest
    葡萄柚、香蕉乾與鳳梨乾交織,酸甜平衡;曾榮獲 IWSC 銅牌。

政策與觀光雙引擎推動

  • 泰國
    。2024 年 2 月起全面取消葡萄酒進口關稅,並將釀酒特種消費稅統一降至 5%。
    。官方估計零售價平均下降 35–40%,每年為觀光與內需帶來約 4 億泰銖新增消費。

  • 越南 Lam Dong 省
    。花卉節新增「葡萄酒路徑」活動,地方政府投入行銷預算,並對釀酒設備進口稅給予 20% 減免。
    。首屆「Wine–Tea–Coffee Street」活動期間,參與攤商營收年增 45%。

(註:目前尚無可靠公開文件證明緬甸針對酒莊零售的專門法規調整,因此此處聚焦泰國與越南兩個具官方數據之案例。)


市場潛力與待解課題

潛力

  1. 雙季採收帶來約 30% 的產量優勢,可穩定供應區域精品餐飲需求。

  2. 酒莊結合 Villa、SPA、森林餐桌與熱氣球體驗,提升客單價與旅客停留時間。

  3. GranMonte、Monsoon Valley 等品牌接連在 IWSC、Decanter 得獎,快速累積國際能見度。

挑戰

  1. 病蟲害防治與防雨設施成本高於南澳、紐西蘭等傳統新世界產區。

  2. 缺乏百年酒莊底蘊,需要深化風土教育與 ESG 敘事。

  3. 極端降雨與颱風風險增加,園區排水、遮蔭與保險機制亟待強化。

市場研究機構 IMARC 預估,東南亞葡萄酒市場 2024 年規模約 190 億美元,2025–2033 年間將以 4.6% 的年複合成長率持續擴張。

熱帶高原的下一口驚喜

氣候變遷推動葡萄最佳生長帶向高緯度或高海拔移動,東南亞高原與山谷憑藉晝夜溫差、夜採工藝與創新釀造,交織出 熱帶果香與礦物酸度並存 的新風土。從暹羅晨霧到峴港海風,這條「熱帶第三路線」不僅刷新全球酒地圖,也為旅人帶來味覺與文化交織的全新敘事。下一趟東南亞之旅,不妨把高地白酒列入行程,親口體驗跨緯度的酸甜與活力。


作者

王彥涵

秝知特約專欄作家。

有機,只有有錢人吃得起嗎?
「永續」成為消費品牌的一環,我們更需要思考:這是否反而造成了另一種不平等的永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