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元產業歷練,聚焦「帶人而非帶事」
裴士誠的職涯橫跨多個產業,從出版社、車行、酒品進口到文化協會,歷任執行長與管理職。他不只熟悉業務,更關心組織運作背後的人際互動。他說,真正的管理關鍵不是管事,而是懂得帶人。
領導不是背影式執行,是知道何時放手
創業者常面臨「放不下」的挑戰——事事親力親為,但也因此綁住了組織的成長空間。裴士誠觀察,很多老闆嘴上說「想找有想法的人」,但一旦對方的方法與自己不同,就難以接受,最後回到「還是我來」的老問題。
他認為,好的領導要清楚方向、設下目標,接著放手讓團隊走自己的路,必要時再介入協助,而非全程控制。
媽媽的教養方式,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型
對他影響最深的管理者,是他的母親——一位蘇格蘭小學老師。她從不直接禁止,而是把選擇的後果講清楚,讓孩子自己做決定。這樣的教養方式強調責任與自主,裴士誠後來也將這一套方法帶入管理中。
他在帶領團隊時,習慣先問問題,引導團隊自己想出方法與流程。如果決策錯了,領導者要承擔責任;但過程,必須讓團隊有參與與思考的空間。
領導的第一步,是理解每個人不同的背景
家庭背景、文化養成、學習經驗——這些差異形塑了每位成員的行事邏輯。裴士誠指出,管理者若忽視這一點,就會誤以為「別人做不好是能力問題」,而不是「習慣與認知不同」。
領導不是追求統一答案,而是幫助不同的人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。目標一致,但路徑可以多元。
真正的領導,是讓團隊自己定路線
他提到過去在規劃年度活動時,會先拋出大方向,接著交給團隊討論怎麼執行、什麼時間進行、要怎麼分工。他只做一件事:「如果有問題,我負責。」
結語:管理不在答案,而在提問與承擔
從家庭教育到企業經營,裴士誠的核心管理理念始終一致:領導不是教人照做,而是陪伴他們做出選擇、學會承擔。提出對的問題、給出適度的支持、承擔最終責任,才是長遠可行的管理方式。

吳心荷 Lotus
秝知大飯店的長住꧁隱藏版꧂房客,房號不固定,靈感來訪才現身。
畢業自影藝學院,待過各種外商、有趣的新創,也小創業過。常在影展、舞蹈劇場、品牌專案與海邊穿梭;教才藝、寫劇本、影評、跑政府案,也悄悄擬些策略。
擅長潛入邊角樓層,聽職人吐露那些不想被聽見的心事、關注創業者的孤注一擲、產業轉型的暗湧,還有生活裡值得被記住的細節。
EP35.【所長會客室】領導必備的兩大能力ft.Jam On Top. Consulting FOR House of Story Wear|裴士誠 Steven
究竟一個好的領導該有甚麼樣的能力?台灣跟國外的領導有甚麼樣的共同問題?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的領導模式又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