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出身的品牌視角,開啟高端餐飲新路徑
黃平融出身傳播領域,大學主修大眾傳播。儘管最初曾朝媒體產業發展,但隨後投身餐飲領域,從顧問到營運、再到品牌主理人,逐步累積出系統化的操作模式。如今,他主導兩家高級餐廳品牌,一家走日式、一家走歐式路線,皆朝高端市場定位。
他的策略不同於傳統餐飲產業由下而上的擴張路線,而是從品牌設計與客層需求反向思考,先定義「誰是我們的顧客」,再從空間、菜色、體驗等層面倒推設計,這是一種更接近媒體操作的思維模式。
頂層市場的行為邏輯:吃的是社交與身分認同
黃平融指出,在高端市場,消費行為與一般餐飲邏輯大相徑庭。「對這些人來說,吃飯從來不是為了溫飽,而是為了社交、身分確認與生活方式的延伸。」
一頓餐花費上萬元並不罕見,但真正的關鍵在於體驗細節。「他們不會明說不好吃,只會放下餐具不再碰,那就是一種拒絕。」這群人往往私下簡樸、吃家常,但對於正式場合的待客之道極為講究,不只是對味道,更是對整體氛圍與細節的極致要求。
打造可收藏的體驗:從美食家到生活藝術家
天璽集團旗下的兩個品牌各自承載不同想像。其中一家日式品牌設於台北和平東路的日式高級官舍,強調歷史感與文化氛圍,場域採用日式皇室使用等級的餐具與建材,講究空間的情緒鋪陳與餐具、建築的相互呼應。
另一家粵式餐廳則訴求餐飲結合藝術收藏,讓每位用餐者都可能將當日體驗帶回家。「不是展示藝術,而是讓藝術進入生活,融為日常。」黃平融認為,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美學。
餐飲背後的價值觀與文化教育
在高端市場,單純以價格衡量成功已不適用。黃平融指出,這樣的營運思維不再單看翻桌率或回本週期,而是關注顧客的全方位體驗與價值共鳴。
無論是將餐具升級為骨瓷、搭配螺鈿鑲嵌技藝,或邀請日本米其林師傅參與設計,這些細節都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傳遞。即便顧客不完全理解其中工藝背景,只要感受到用心與層次,自然能轉化為品牌信任與價值認同。
藝術不只是遠觀,更該成為日常的品味對話
他也點出台灣對文創與藝術的矛盾:「我們愛看展,但不願把藝術帶回家;我們重視文創,卻常讓它變成便宜的紀念品。」
他希望透過場域設計與餐飲體驗,打破這層隔閡。「好的藝術不應躲在玻璃後,而應該存在你家茶几上、餐桌上,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。」
他強調,餐飲只是載體,真正的目的是開啟人們對生活美學的體會。「讓人吃完這一頓飯,不只飽了胃,也對生活的美有了新的理解。」

吳心荷 Lotus
秝知大飯店的長住꧁隱藏版꧂房客,房號不固定,靈感來訪才現身。
畢業自影藝學院,待過各種外商、有趣的新創,也小創業過。常在影展、舞蹈劇場、品牌專案與海邊穿梭;教才藝、寫劇本、影評、跑政府案,也悄悄擬些策略。
擅長潛入邊角樓層,聽職人吐露那些不想被聽見的心事、關注創業者的孤注一擲、產業轉型的暗湧,還有生活裡值得被記住的細節。
EP29.【所長會客室】高端餐飲的「格局」ft.天璽餐飲集團總經理|黃平融 Jimmy
從餐飲顧問到高端餐飲品牌,顧客輪廓與消費需求有著甚麼樣的天壤之別?M型化的不只有現代社會,連餐飲業的生態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?超過六十道工序的「螺鈿」技術又是甚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