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百花齊放的線上課程市場中,「六週變現」、「月入六位數」等行銷口號層出不窮。SSA(Simple Strategy Architecture,簡單策略架構)品牌策略團隊長期關注個人品牌與數位內容市場的發展,品牌長黃馨儀以其長年實戰經驗,點出課程選擇的盲點與判斷準則。
這次她以極具系統性的觀察,直指市場亂象,並分享該如何透過策略思維,在龐雜資訊中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選擇。
快速變現?當心陷入話術陷阱
黃馨儀點出現今許多課程行銷話術,例如「六週打造個人品牌、月入六位數」這種承諾,聽來雖然吸引人,但背後往往缺乏足夠的邏輯與依據。「這不是不可能,只是機率極低,也忽略了學員背景、市場狀況、個人特質等關鍵變數。」
她提醒大家不要被篩選後的成功案例牽著走。「一門課若有百人報名,成功率真如宣稱的八成,那網站上該有八十個見證,怎麼永遠只有幾個?
分辨課程真偽,先看這三點
黃馨儀提供三個務實的課程判斷標準:
是否過度強調短期變現:過度包裝、高報酬口號,往往伴隨高風險與不可控變數。
講師背景與真誠度:除了學經歷與專業背景,也要看這位講師平時是否真誠展現自己,是否與課程內容高度連結。
課綱邏輯是否合理:若三小時的課程要教定位、影音剪輯、行銷策略,那麼內容深度自然受限,要特別留意是否「教不完硬塞」。
個人品牌的核心不是工具,是策略
許多人習慣先學「工具」——Canva、剪輯軟體、寫作技巧等,但黃馨儀強調:「策略永遠在工具之前。」她用將軍與士兵的比喻解釋,工具如同武器,策略則決定何時該用哪一把武器。
「你不能只當士兵,卻沒將軍腦。個人品牌經營,就是一場戰役,你得自己規劃戰略、配置資源。」
在她的課程設計中,會從定位、受眾輪廓、平台選擇,到如何建構行銷漏斗與內容策略,一步步引導學員理解背後邏輯,而非只教短影音怎麼拍。「這些結構比學一招半式有用多了。」
投資學習,先釐清你的目的
「上課前你要問自己三件事:我現在是誰?我想成為什麼樣子?這門課能不能幫我朝那個方向前進?」
黃馨儀認為,無論是時間或金錢,都是珍貴的資源。尤其對個人品牌工作者來說,最大的限制不是錢,而是時間。因此課程的選擇應該更精準,要能真正解決自己的問題,或具備延展性。
慢慢走,比什麼都快
最後,黃馨儀提醒,個人品牌的路沒有捷徑。每一堂看似「高報酬」的課,都可能藏著「高風險」。真正適合的學習,來自你對自己目標的理解與策略規劃。
「如果所有人都能輕鬆月入六位數,那這個世界早就通膨爆炸了。」她笑說。
EP16.【所長會客室】馬上變現的課程?feat. 秝芙職人經紀品牌長|黃馨儀
人人都想上「能變現」的課程,但是變現的保證有什麼依據?外面的課程百百種,又要怎麼辨別與衡量?許多人以為自己下的是「決策」,但沒有策略的決策其實無異於「賭注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