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正念到身心療癒:心理學博士趙安安的心靈導航
秝芙人物專訪- 從學術出發,走進大眾內在世界,她如何用正念與科學語言建立現代人的心靈系統?

從正念到身心療癒:心理學博士趙安安的心靈導航


搬家、搬辦公室與搬心情:一場焦慮時代的日常

年初的生活節奏急促又混亂。有人剛搬完家、搬完辦公室,還要緊接著趕公司年度計畫,幾乎沒有喘息空間。這種交疊的壓力讓情緒如天氣般變幻莫測,忽冷忽熱、陰晴不定。與此同時,社群媒體上,「療癒」「身心靈」「內在穩定」等關鍵字討論度持續升高,相關課程與體驗也快速擴散,顯示出現代人對心靈支持與調適的強烈需求。

其中一項引發廣泛討論的課程,是所謂的「三階段課程」。對這類課程的評價與認知眾說紛紜,為了釐清真相,本次專訪邀請了心理學博士趙安安——她不僅是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,也是企業與個人成長課程的規劃者,擁有超過二十年實務與教學經驗。

正念,不是正能量

趙安安老師目前主持廣播節目,也曾出版多本暢銷心理學著作。最新著作《我決定,再也不瞎忙》由時報出版,是她繼《過勞腦》後的又一力作。

許多人讀完書後才驚訝地發現,所謂的「正念」與普遍理解的「正能量」其實大相逕庭。

「很多人誤會正念是強迫自己正向思考,實際上不是,」趙安安解釋,「正念的核心是覺察,覺察你腦袋怎麼起心動念、怎麼影響情緒與行為。」

正念源於佛教的禪修,但經由美國疼痛科醫師卡巴金博士的轉化,成為一套具有科學實證的八週課程。原本只是為了幫助慢性疼痛患者減少止痛藥依賴,卻在全球被廣泛應用於教育、企業、醫療與監獄矯治。

「不是讓你非得變正向,而是讓你看到事情的全貌,不加標籤地看見、理解它,」她說。「這種中性理解的能力,是智慧的來源。」

正念怎麼練?生活中就能開始

書中搭配音檔引導,鼓勵讀者在吃飯、洗澡等日常情境中練習正念。透過這些簡單的練習,許多讀者發現,只要在日常中加入幾次深呼吸,情緒起伏就能平穩許多,幫助一整天下來的浮躁逐漸沉澱。

「正念的練習不是高深理論,而是回到當下,讓腦神經重新連結,讓人重新與自己對話,」趙安安說。

三階段課程的爭議與誤解:從歷史看源流

近年來,「三階段課程」被頻繁討論,有人認為是有益的心靈訓練,也有人質疑其操作模式與目的。對此,趙安安從歷史脈絡給出說明。

「你如果了解正念的發展,就會知道它與佛教傳入西方的歷史有深厚關聯,」她指出。從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文化、反戰運動開始,西方社會尋找基督教以外的心靈寄託,對東方哲學產生興趣。「正念」與「三階段」等課程的出現,都與這波文化流動密切相關。

「當人們追求靈性自由,有些課程的初衷是好的,但後來也可能因為人的私慾、誤用而走樣,」她說。「三階段課程的源起,本是探索自我、解放心靈的方式,但如果加入崇拜領袖、財務壓力等要素,就會偏離初衷。」

心靈修練與現代心理學的交會

趙安安強調,她推廣的正念系統不涉宗教、不帶崇拜、不鼓勵情緒操控,而是完全科學化、可驗證的心理學訓練。「它從佛教來,卻通過西方的實證系統,這是一場跨文化、跨學科的整合,」她說。

現代人對於各種「療癒」「成長」的需求,其實是一種對內在穩定的渴望。趙安安則回應:「我們可以不用依賴外在形象或偶像,而是透過覺察、練習,回到自己內心的正中央。」

結語:讓修煉變成日常

從書籍、課程到廣播節目,趙安安不只是心理學者,也是陪伴者。她強調,修煉不是要你遠離生活,而是讓生活本身變得清明。

「人生不是一場追求永遠快樂的遊戲,」她說。「而是讓你能夠安然面對悲喜,看到自己、也看見他人。」

EP26.【所長會客室】三階段的心靈課程Part 1ft.心理學博士|安安老師智 Patrick

現在課程這麼多,要怎麼辨別課程正派與否?精神能量超高的安安老師到底上過哪些荒謬到不行的心靈成長課程?面對課程中的屈辱與壓抑,真的「撐過就是你的」?


從葡萄酒入行到產業推手:陳上智的台灣酒文化觀察
秝芙人物專訪- 從迪化街攤販起步,到打造全台最大葡萄酒比賽,他如何用葡萄酒建構一種生活風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