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個女性主導的家庭中長大,面對離婚與單親育兒的挑戰,姜洋用她獨特的視角和心路歷程,分享她如何在變遷的時代中,平衡自我、責任與孩子的成長教育。這篇專訪深度剖析姜洋在婚姻解體後的自我重建,以及她選擇台東作為育兒環境的背後原因,並展現她對現代教育的觀察與思考。
女性力量主導家庭,離婚不再是禁忌
姜洋坦言,清明節回家掃墓時發現家中剩下的幾乎都是女性,且多數經歷了離婚。她認為,離婚不代表失敗,而是現代開放社會的選擇結果。她說:「如果兩個人不能合作共處,勉強在一起也不是好的事。」家庭中的女性,因為肩負起決策和責任,角色趨向中性化,也促成了她堅強與獨立的個性。
台東的選擇:為孩子創造更健康的成長環境
離婚後,姜洋選擇離開壓力巨大的台北,搬到台東生活。她直言這一決定既是「逃離」也是「為孩子尋找更適合的成長環境」。台東的廣闊山海與寬鬆氛圍,讓她的兒子能自然而快樂地成長,遠離都市的競爭與壓力。
她強調:「台東的生活比台北健康多了。」這樣的環境,也讓兒子從小接受多元文化的洗禮,勇敢面對各種挑戰。
公立實驗小學:多元與包容的教育實驗場
姜洋的兒子就讀的是台東的公立富山實驗小學,這所學校強調國際教育與STEAM課程,課堂充滿彈性且包容多元背景學生,其中還有不少特殊需要的孩子。姜洋分享學校對待有行為問題學生的溫柔與包容方式,讓她感受到現代教育的進步。
她也提出自己的看法:「家庭支持是教育成功的關鍵。」即使在單親家庭中,家長的支持與陪伴依然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單親媽媽的雙重挑戰:角色分裂與責任承擔
姜洋坦言單親媽媽角色的辛苦,尤其面對兒子步入青春期,缺少男性角色的陪伴讓她必須尋求合作與協調。她認為,儘管與前夫感情已斷,但為了孩子成長,仍須維持溝通與協助。「身為母親,就算很man也沒有辦法替代男人。」
同時,所有重大決定與責任都落在她一人肩上,這樣的負擔既是挑戰也是成長。
教育觀察:突破傳統,培養學習力與好奇心
姜洋對台灣的教育制度表達些許憂慮,認為傳統教科書跟不上時代變化,現代社會需要更具學習力和好奇心的人才。「學會適應和持續學習,才是關鍵。」
她鼓勵兒子積極探索新事物,不羞於面對未知,也欣慰兒子天生好奇且活潑,喜歡戶外活動,展現強烈生命力。
家庭的多元樣貌:完整不等於傳統
從自身家族的離婚經歷到當單親母親,姜洋重新定義了家庭的意義。她認為家庭的關鍵在於成員間的緊密連結與互相支持,而不必拘泥於形式上的「完整」與否。
她分享外婆當年給予母親的支持:「離婚就回來,我養妳。」這種無條件的支持成為她面對人生風浪的底氣。
給單親媽媽的啟示
姜洋的故事,映照出台灣家庭結構與教育環境的變遷,尤其是單親媽媽如何在責任重擔下,仍能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。她期待社會對多元家庭形態的接納和理解,也鼓勵更多媽媽勇敢承擔,自信選擇自己的人生。
她說:「單親媽媽不是弱者,我們有智慧也有力量,能為孩子創造美好未來。」
姜洋的生命哲學,是勇敢與愛交織的體現。從女性主導家庭,到單親育兒,再到教育改革的思考,她用自身經驗證明:不論背景與形式,愛與支持才是家庭的核心。台東的生活雖然簡樸,卻給了她與孩子最真實的幸福,也讓未來充滿無限可能。

吳心荷 Lotus
秝知大飯店的長住꧁隱藏版꧂房客,房號不固定,靈感來訪才現身。
畢業自影藝學院,待過各種外商、有趣的新創,也小創業過。常在影展、舞蹈劇場、品牌專案與海邊穿梭;教才藝、寫劇本、影評、跑政府案,也悄悄擬些策略。
擅長潛入邊角樓層,聽職人吐露那些不想被聽見的心事、關注創業者的孤注一擲、產業轉型的暗湧,還有生活裡值得被記住的細節。
EP40.【所長會客室】台北台東大不同-聊聊東漂單親媽媽的婚姻、教育與家庭ft.姜洋
姜洋來跟我們聊聊婚姻與教育!搬到台東生活的姜洋,最一開始的想法只是想逃跑?身為台北人的姜洋,對於兒子在台東上的實驗小學又有甚麼樣的見解?為什麼說家庭是一個很微妙的關係?
收聽 Podca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