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所想像的珠寶,似乎遙不可及。而珠寶鑑定師,也常常被定位在「頂級產業」、沒有一定的背景是學不起的專業技能。阡螢珠寶創辦人温阡螢很特別,是一個不靠裙帶、不靠性別紅利、用專業和初心打造事業的珠寶鑑定師。不只關於恍若閃耀的寶石,更關乎如何自立、堅持自我價值的職涯路。
被家庭牽引入行,卻選擇不一樣的道路
温阡螢的珠寶之路,並非從一開始就心甘情願。原本考上音樂系的她,因家中反對轉念理工,最後也因家族本身即經營珠寶產業,才開始接觸這個看似光鮮的產業。她坦言:「我那時候超抗拒的,覺得幫爸媽工作沒新意,也不能自己買東西吃飯,哪像同學都獨立了。」
但在101賣場的第一線實戰後,她逐漸發現自己與珠寶其實有種微妙的緣分。不只是熟悉,更是能理解其價值與魅力。「我發現這是我打工以來最適合的產業,從小看著家裡做,對寶石的認知也比一般人快進入狀況。」她這麼說。
用「被騙」的代價,累積實戰經驗
創業之初,並非一帆風順。她坦率地分享:「實習就是花錢被騙的過程。」初入產地進貨時,因為缺乏鑑別經驗,被不肖商人欺騙也非罕見。從被賣染色石、燒過填充石開始,一路跌跌撞撞,她才開始尋找願意協助她的當地專業人士,帶她避開風險,也磨練鑑定技術。
她如今不僅擁有完整GIA證照,更憑藉大量實戰經驗,已能靠一眼、一觸識破寶石真假。「從密度、色澤、光澤都能看出端倪,這些東西是課本教不出來的,要自己走過才知道。」
當珠寶不再高冷:輕珠寶的年輕世代
與一般人對珠寶「貴氣」、「遙不可及」的想像不同,温阡螢選擇切入「輕珠寶」市場,打造一個讓年輕人也能負擔的入門選項。「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客製,喜歡有故事、有記憶的東西。他們不喜歡大、重、浮誇,而是喜歡小而精緻、有設計感。」
她分享一個真實案例,有位女孩童年收到母親送的十字架,遺失後想以照片為本重製,她便幫她完整復刻,成為她情感的延續。對這樣的年輕客群來說,珠寶不再只是投資或炫耀,而是一段故事的具象、一份回憶的容器。
疫情下的堅持:沒有業績,也不忘做公益
疫情期間,她一度半年一張單都沒開,生意幾乎停擺。然而她卻把這段時間轉化為行善的契機。
她曾在印度進貨時,前往當地育幼院。她發現孩子們從未踏出門口、從沒走進過雜貨店,讓她深受震撼。「他們七八歲了,卻連街口的雜貨店都沒去過。我真的哭了,那是一種無法想像的封閉與缺乏。」
她自掏腰包幫小朋友購買物資,有時也動員身邊朋友集資,她的公益不是行銷,而是一種信念:「我已經比他們幸運太多,不能只顧自己。」
走在社會平衡的價值觀:陪吃陪笑不陪睡
身為女性創業者,她坦言在男性主導的珠寶業難免遭遇性別偏見,甚至有些業務合作的暗示,她不認為一定要態度強硬的捍衛女性立場,不過她的原則明確卻帶點幽默:「我陪吃、陪喝、陪笑,反正就不陪睡。」她說:「如果妳要讓人尊重你,就要靠自己的價值,而不是身體。」她靠專業、態度、堅持,逐步建立起客戶與同業對她的尊敬與信賴。
她也鼓勵想創業的女性:「建立屬於妳自己的價值,不靠男人上位。讓自己有內容、有實力,自然會吸引對的人與機會。」
閃耀的不只是珠寶,是她的光
珠寶不必遙遠,創業不必高調,公益不必偽善。她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路,讓珠寶回到生活,也讓價值源自自我。在這個浮華又快速變動的時代,真正的光,不在寶石表面,而在那份熬過低谷、依然選擇溫柔堅定的初心。
EP10.【女性創商FSQ系列】建立價值,走的才是長遠之路feat. 珠寶鑑定師温阡螢
不接家業卻走進珠寶產業,只是因為好賺?珠寶界時下最流行的「輕奢華」又是甚麼?面對女性創業家在職場上不得不面對的性別偏見,温螢又有著甚麼樣的智慧來面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