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農乳酪在台灣市場的詮釋,以土地脈絡述說區域文化的小農綿羊乳酪 Kamiku
乳酪,是人類最早以時間治理食物的技術,它誕生於保存的需求,最終成為文明的延伸。對歐洲而言,乳酪不只是乳製品,而是代表文化的語言,小農乳酪更是土地、氣候與人類的文明發展史。
Navarra 北部的 Kamiku 是其中一個乳酪文化的典範。品牌名來自他們「家宅」的名稱,象徵土地與血脈的延續。Kamiku 的乳源來自當地原生的 Lacaune 羊(一種長毛、耐寒、奶量少卻乳脂豐富的羊種)。牧羊人採自由放牧的方式,羊群依季節在山地間遷移。Kamiku 熟成窖位於山腰,恆溫恆濕的環境自然生成菌落,乳酪表皮的油脂滲出與菌花生長,這也是 Kamiku 的乳酪特別風味的來源。
Kamiku 的生產鏈遵循三項原則:乳源可追溯、勞動共享、文化延續,牧羊人與工坊共同持股,並以地方語言與節慶延伸品牌故事,品牌的成功不在於工藝複雜,而在於品牌對外的述說當地文化的精準程度。
確認嗎?
編輯
以台灣市場來看乳製品的商品定位
根據 Global Information 全球乳酪市場規模與佔有率調查,預計到 2023 年乳酪市場規模將達到 1,079.8 億美元,預測期內 2025-2032 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 5.6%。舉例近期台灣乳業協會與美國簽署合作備忘錄,刺激乳品消費及校園乳品推廣,又或是紐西蘭乳品零關稅進口,帶動台灣的乳品製造。由此可見台灣的乳酪市場正在強烈展開,此時的乳酪市場並非產生大量競爭,反而是市場正在往多元化發展方向前進。
台灣乳酪市場近五年持續成長,2023 年零售通路銷售額年增約8%,超過 72% 的乳酪銷量來自工業加工型,主要用於速食與早餐店。歐盟進口乳酪數量穩定上升,手工與熟成乳酪佔市場的 8%,正是集中於高端餐飲與專門電商,可想而知以手工製造的小農乳酪,針對精準的市場客群急需更多、更好的原料供應。
歐洲市場早已建立清晰的分類系統,工業乳酪屬於日常食品,小農乳酪則屬於「工藝品」,與單一園葡萄酒、EVOO 橄欖油共享相同的語言:風味、倫理、地域。
市場的推廣機制,可以從高端市場進入,與和牛、橄欖油、伊比利火腿等相對高級食材並列。乳酪從冷藏乳製品貨架,轉向選品區或精品農牧專區,讓消費者在選購時就看見不同情境,品牌被理解的方式也隨之改變。另外再從永續角度來看,生產的供應鏈能和味覺產生印象的連結,消費者光從文化意識上就能感受的品牌的價值與風味,也正是現在大多人關注的 ESG 品牌的實踐,永續從法遵變為共感,從企業責任變為品牌魅力。
作為一個食品產業的顧問角色,是必須協助品牌在語言、行動之間找到適合的溝通模式,台灣乳酪市場的成長潛力不在消費量,而在品牌與價值的再造,品牌的推廣若能讓消費者從功能思維轉向文化思維,就能讓風味被更多人品嚐,讓信任成為新的價值。

搶先運用DEI將企業合規、風險管理與人才戰略串接,搶佔社會聲量先機

秝芙策略,歡迎顧問諮詢


作者

林筱薇 V Lin

秝芙策略創辦人暨執行長

專注於女性、DEI(多元Diversity、公平Equity、共融Inclusion)、原住民議題的策略顧問。14歲開始參與地方報社工作,自工作以來,於視光產業、百貨精品銷售、餐飲服務業行銷、傳統紡織產業品牌規劃、媒體生態鏈的經歷,在媒體產業中,更一路從記者、編輯、企劃、行銷、業務到專業人士經紀。


台灣 DEI 的推動,是否有時間差?從國際成熟到台灣實行
在國際場合裡,DEI(Diversity, Equity, Inclusion)早已不是新鮮詞彙。美國和歐洲的企業,從上世紀九〇年代開始,就把多元(Diversity)、公平(Equity)、共融(Inclusion)當作公司治理的一部分